[1] 梁花花, 王亚军. 近10年国内外针刺治疗焦虑症研究进展[J]. 中华中医药杂志(原中国医药学报), 2019, 34(06): 1131-1133. [2] 刘洋, 李华南, 张玮, 海兴华, 赵娜, 孙庆. 非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研究进展[J]. 时珍国医国药, 2016, 27(11): 2722-2724. [3] 胡忆雪, 张楠, 杨森艳, 姚雷. 4种芳香植物油抗焦虑作用的评价[J].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(农业科学版), 2013, 31(04): 58-63. [4] 翟秀丽. 两种植物精油对人抑郁情绪缓解的实验研究[D]. 杭州: 浙江农业大学, 2012. [5] 张婷. 迷迭香复合精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临床观察[D]. 合肥: 安徽医科大学, 2014. [6] Lazarus R S, Folkman S.Stress, appraisal and coping[M]. New York: springer, 1984. [7] 任俊, 朱琼嫦, 彭年强, 叶爽. 应激心向对女性急性应激条件下工作记忆的影响[J]. 心理科学, 2017, 40(04): 967-974. [8] 段海军, 王雪微, 王博韬, 王彤星, 张心如, 王子娟, 胡卫平. 急性应激:诱发范式、测量指标及效果分析[J]. 心理科学进展, 2017, 25(10): 1780-1790. [9] 张贝贝. 社会心理应激下大学生状态焦虑对条件恐惧的影响[D]. 开封: 河南大学, 2017. [10] 杨娟, 张庆林.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技术的介绍及相关研究[J]. 心理科学进展, 2010, 18(04): 699-704. [11] 梁晶, 等. 生理传感、眼动追踪技术在用户体验评测当中的应用[J]. 家电科技, 2019(04): 33. [12] Eva Neumann, Richard Blanton.THE EARLY HISTORY OF ELECTRODERMAL RESEARCH[J]. PSYCHOPHYBIOLOGY, 1970, 6(04): 453-475. [13] 苏朝霞, 李玉霞, 席明静, 张月娟. 应激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皮电和心率的影响[J].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, 2007, 11(38): 7569-7572. [14] 齐铭铭, 张庆林, 关丽丽, 杨娟. 急性心理应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影响因素[J].心理科学进展, 2011, 19(09): 1347-1354. |